理学院于2004年在学校原基础科学学院的基础上成立。学院下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系、计算数学与统计系、物理系与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现有1个数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数学、物理学、统计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学科早期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本《数学手册》,随后在一代代数学人(早期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弟子贺祖琪教授,随后有俄罗斯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奖获得者、原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教授,以及在英国利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刘青平教授等)的带领下,发展至如今: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以及2021年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均获评B,2019年进入ESI全球前1%并且排名持续提升,2019年以来在“US NEWS 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与“泰晤士学科评级排名”中均位列中国内地高校数学学科前35位。学院主要从事数学(统计学)、物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数学类、理学统计类、物理类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任务,负责建设富有特色的理科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和教学水平较高、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4人。在岗教师中有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得孙越崎青年科技奖、1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人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1人获得“北京市师德先锋”称号、1人获评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3人分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二等奖、2人获得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1人获首届全国煤炭教学名师、1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人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奖、1人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近些年,学院教师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北京市重点优质本科课程、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等诸多教学类奖项。学院在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理论物理等领域有较为雄厚的研究实力,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2011年以来, 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2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6篇ESI高被引论文。我院年轻教师在物理顶级刊物《物理评论快报》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3篇论文,被中科院网站、光明网等诸多媒体报道。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萨姆休斯敦州立大学、意大利罗马第三大学、日本千叶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以及西班牙康普顿斯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签订了交流与合作协议。
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别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积极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高等数学”、“数学建模”、“大学物理”等北京市、全国乃至国际高水平的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5年来,在全国高等数学竞赛各组中共有400余人次获奖。2022年我院学生获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优胜奖。2023年我院组织的我校参赛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2项,北京市一等奖5项,北京市二等奖12项。美国数学建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参赛奖13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荣获非数学类专业一等奖33人,二等奖62人,三等奖109人;数学类专业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3人。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52人,二等奖76人,三等奖104人。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荣获三等奖2项,优秀奖3项。这些都为学校和学院赢得了荣誉。
学院党委着力构建“四融四力”党建工作模式,把党的建设融入学院建设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带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学院也涌现出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多个学生党支部荣获北京市红色“1+1”示范活动三等奖。2024年3月沙河校区学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理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和物理在科技、工程、金融、经济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学院本科生推免率20%,平均深造率超50%;本科毕业生深造的高校包括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澳洲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很多毕业生现已成长为所在单位的中坚骨干:毕业生中既有本科毕业十年即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顶刊上发表论文的学术精英,也有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国家级表彰的业界中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简介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培养目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科学与文化素养,适应国家科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基础扎实、思维严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能运用数学、计算机、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适应数学与科技发展需求进行知识更新。毕业生能够在数学及相关领域或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能源矿产等行业从事研究、教学、软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数学、统计学。
课程体系包含通识教育(含信息类如人工智能、导学类等)、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大模块,其中专业教育的主要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数学软件、运筹学、数学建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论、实变函数、数值分析、数理统计、多元统计与统计软件、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数值解、最优化计算方法、Java语言与网络编程、金融数学、机器学习等。
培养特色: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中首批入选的三所高校之一。主要的培养特色如下:
(1)坚持“厚基础、宽口径、个性化、突特色、善创新、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
(2)以“金课建设”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学科竞赛”为主要手段,打造“活跃的第一课堂”和“忙碌的第二课堂”,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素养;以“数理文化节”、“大学生建模协会”、“学业辅导平台”等学术型社团组织以及校企共建的“区块链联合创新实验室”等实践基地和与国外兄弟高校的双边合作为主要平台,拓宽国际视野,培育国际化意识,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养。
(3)建有“院、系、专业、课程”4级负责人和“导师制、班主任、辅导员、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5维度协同联动的“4+5”立体式教学保障体系。
就业深造:
本专业及相关学科具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近些年平均深造率在50%以上,其中2017届升学率超过63%,2022年(2023届)推免率20.83%。2023届境内深造的高校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其中在京高校占比超过62%,出国(境)深造率7.3%,境外深造的高校包括香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等。
直接就业的部门包括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软件研制与开发、管理等工作。2023届就业单位包括数学类软件等大数据IT行业(如逗娱(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天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工商银行等国企,淮北师范大学、新东方、中建科工集团、比亚迪等单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简介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培养目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科学与文化素养,适应国家科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基础扎实、思维严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适应数学与科技发展需求进行知识更新。毕业生能够在数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或在科技、教育、行政管理等行业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数学
课程体系包含通识教育(含信息类、数理类、导学类等)、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大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数学软件、运筹学、偏微分方程、数值分析、数学建模、微分几何、泛函分析等。
培养特色:
我校数学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21年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本专业的培养,学生可以掌握坚实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技术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好的理论分析能力,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主要特色如下:
(1)坚持“厚(数学)基础、重(基础)创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修养、职业素养。
(2)接受系统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数学基础扎实,逻辑推理能力强。具有批判性思维精神,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现象和问题,具备较强的实验和实践能力。
(3)建有“院、系、专业、课程”4级负责人和“导师制、班主任、辅导员、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5维度协同联动的“4+5”立体式教学保障体系。
就业深造: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性和较广的社会就业面,适宜到科技、教育(高校、中学等)、经济和企业(包括互联网行业科技公司、金融公司)、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管理、开发等工作。
我院数学学科为一级博士点和统计学一级硕士点授权单位,学生可选在院内深造亦可去兄弟院校深造。2022年(2023届)推免率17.65%。境内深造的高校有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其中在京高校占比超过71%,出国(境)深造率5.8%,境外深造的高校有香港中文大学。